如何让新上市车型有竞争力?
2014-12-30 10:55    来源:东方网汽车频道原创 作者:张磊
  第二要素:设计


  要想让消费者心甘情愿掏钱,卖相一定要好。老实说,只要车子好看,消费者不会介意多掏1-2万元的差价。MINI在国内卖得这么好就是个明证,发动机技术谈不上顶尖,空间根本不能用"大"来形容,但人家外观就是设计得动感、可爱,20几万都有人买。同样的例子还有老款甲壳虫,小编以前在延安中路某大楼上班的时候,楼下就有两辆,一黄一黑,车主还都是男性,要知道,这一版本的甲壳虫在中控台位置上还是自带花瓶的,怎一个"拈花指"可以形容。当时,管理停车位的大龄姐姐还直接以黄乌龟和黑乌龟称呼,一时成为整栋大楼笑谈。

  好几年前,如中华、奇瑞、吉利、东风风神、一汽奔腾等自主品牌推出新车型时还特地扯上了世界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的大旗。一时间,乔治亚罗的知名度在国内蹭蹭蹭往上涨,其设计公司的大量业务皆来自中国。至于具体比例,坊间传言有90%之多,真假与否不容小编考察,毕竟小编不是兼职的精算师,人家也没有义务把财报给小编瞅上几眼的道理。反正,当时的新车型上市时都以由乔治亚罗设计为荣,搞得其他车型都像是小孩子玩泥巴画出来的。

  笔者有幸看过几眼专业设计师画出来的"草图",那叫一个震撼啊,炫酷的造型足以去拍《阿凡达》之类的科幻片。等到实车被打造出来后,感觉立马降低好几个档次。没办法,还要考虑成本因素,设计师把前大灯换成LED灯泡,成本就要增加2000元;轮胎和轮眉之间的距离降低3厘米,成本就要加3000元;轮毂加大一两号,没准成本还要再加4000元。一点一滴加上去,说不定一辆QQ就能卖出一辆GTI的价钱,还怎么竞争,怎么占领市场。

  汽车发烧友都知道,现在车型外观上的炫酷因素就那么四个:小中网+细长大灯+扁平车身+大轮毂,大众尚酷就是一个例子,我家老婆就喜欢它,但价钱太贵,乞丐版都能换两辆POLO了,不实惠。

  所以,大多数车企都取了个巧,先把小中网和细长大灯按上去,对外宣称前脸重新设计过了,定位为运动风格车型。其实也就换了三样东西,引擎盖、中网和保险杠,除去设计费之外,成本没啥变化。大轮毂也能有,选装顶配车型呗,想要就得加钱。很多车主买了车第一件事就是把四个轮毂连轮胎一起换了,比如15寸换17寸的,16寸换18寸的,费用差不多在6000-10000元左右,原厂货就当垃圾卖了。稍微有点闲钱的主还会把绞牙换了,差不多在5000元左右,这样的话,侧面看上去就更动感了,换下来的东西呢,顺手扔了。说句题外话,这样太浪费了,我想对这些骚包的车主郑重说四个字:送给我吧。

  至于扁平车身,这个牵涉到的环节太多,如空间、平台、底盘、发动机等,小编至今未在一辆中低档换代车型上见到过。想想也觉得讽刺,某辆2002年就进入中国的两厢小车历经了两次大改款,前后灯上做了几次修改,至今在侧面没什么变化,卖得还很不错,也算是一支奇葩了。

优秀经销商